历史上呼家将(历史上真实的呼家将)

历史上呼家将(历史上真实的呼家将)

沪版《呼家将》连环画

很多国人最初了解历史都是从连环画、评书、演义开始的,唐封叶也不例外。所以不知道呼家将故事的男性朋友恐怕少见,因为涉及呼家将题材的各类读物比比皆是。但呼家将故事中主要人物的真实历史形象是怎样的,知道的人可能就不多了,在这里笔者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呼延赞

在评书、演义中,呼家将的第一代是呼延赞。不过在现在各种版本的《呼家将》书里,呼延赞都只是一个“牌位”般的人物,对他着墨极少,基本只有他使用铁鞭、勇猛鲁直、官至铁鞭王、靠山王的简单描写,他在书中的出现作用就是用来表明呼家将的来历的。呼延赞的更多故事反倒是在《杨家将》评书、演义中,比如描写他父亲是北汉大臣呼延廷,呼延廷被奸臣陷害杀死,呼延赞手刃仇人落草为寇,后投宋跟随宋太宗攻打北汉与杨业不打不相识,之后一贯支持杨家,手中还有一条宋太宗御赐的金鞭可以下打奸臣,牛得不得了,看过《杨家将》的都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杨家将的故事早在元、明时期就被写成大部头评书了,那时候呼延赞是作为里面一个重要配角出现的,而呼家将本身的故事还没有形成系统;等到清朝时有了专门的呼家将评书、演义,呼延赞的故事已经通过《杨家将》尽人皆知,也用不着详说了。说白了,呼家将故事等于是杨家将故事中一个配角拉出来的扩展版。

人美《杨家将》连环画中的呼延赞

在真实的历史上,呼延赞确实是呼延家在宋朝为官的第一人,但他的父亲不是北汉大臣呼延廷,而是后周淄州马步都指挥使,名叫呼延琮,呼延赞自然是没有落过草、当过寇的。至于呼延赞使用的武器,《宋史》明确记载他曾在宋太宗面前表演铁鞭和枣木槊,所以评书、演义说他用枪、鞭是有根有据的。史书中的呼延赞,在勇猛忠心方面可以说甚于小说。《宋史》记载,呼延赞在随宋太宗攻打北汉都城太原城的时候,作为将领亲自冒着矢石奋勇登城,被北汉守军打掉城下又爬起来继续爬云梯,如此一连4次登城4次跌落,宛如打不死的小强;北宋雍熙北伐失败后,呼延赞又主动请缨到边关任职为国御边;宋真宗时皇帝准备提拔人,让大臣自己叙述功绩,别人争得面红耳赤,呼延赞却说自己功劳少、拿得多,谢恩退下,获得一致称赞。不过呼延赞虽然忠心勇猛,但他治军、治民的能力却都比较低,所以虽然曾一度外放担任地方刺史等官职,但最终又被调回朝廷做皇帝跟前的侍奉武臣。

在宋代,真实的呼延赞更以怪异著称,宛如“行为艺术家”,这是呼家将、杨家将的评书、演义故事都没怎么提到的。史书说呼延赞为了表现自己的忠勇,浑身上下都刺满了“赤心杀契丹”的纹身,连自己的马鞍、兵器、箭壶、弓袋等一切用具上都刻写着,家中的儿孙、仆人也一样。宋人笔记记载,呼延赞还要在老婆脸上刺字,他老婆哭着喊着说哪有女人脸上刺字的,他才退一步“恩准”家里女眷把字刺在胳膊上。呼延赞在皇宫中值班时,常用刀刺自己的胸大肌,以血来磨墨写请战书,要求到边关杀敌。宫中内侍认为他脑子有病,就调侃他说:“你咋不把心剜出来表明心志?”呼延赞却一本正经说:“我不怕死,但契丹未灭,我还得百思特网留着命杀敌呢!”他在武器上也有“发明”,创制了所谓的“破阵刀”、“降魔杵”,还做了铁质的幞头,幞头的两翅不是用竹篾做的,而是用刀!所以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呼延赞的形象:身着奇装异服,拿着古怪兵器,骑着青白相间的马,露出来的皮肤都刺着字,走在路上肯定特招风。

呼延赞最奇葩的地方是对自己的儿子。史书说他为了让后代强壮,大冬天用冰水往还是婴幼儿的儿子身上浇,宋人笔记还记载他把襁褓中的儿子从城头往下摔,看命大不大。要说呼延赞不疼儿子吧也不对,他的一个儿子有病时,他居然拿刀割自己大腿上的肉给儿子熬汤喝。

在宋人的眼里,呼延赞就是这样一个忠勇但更粗鄙怪异的武将。不过与评书中王爷身份相百思特网差很远,呼延赞在北宋时只是一个五品左右的武官,虽算高级武官,但属于高级武官中的最末等,放现在来说顶多能算个少将、大校,身份地位并不算很显赫。

呼延丕显

在评书、演义中,呼家将的第二代是呼延丕显(也写作呼延显、呼延必显)。呼延丕显在评书、演义里的戏份很少:在《杨家将》故事里,少年时他曾经奉旨捉拿过潘仁美,长大后跟着杨业的孙子杨宗保(虚构人物)征西,立有战功。在《呼家将》故事里,他有靖山王、靠山王的头衔,因打抱不平救下了被庞龙、庞虎强抢的民女得罪了他们的百思特网父亲、宰相庞文,被庞文和其女、宋仁宗的妃子庞赛花陷害,惨遭满门抄斩。

人美《杨家将》连环画中的少年呼延丕显

在真实的历史上,呼延丕显的真实名字叫呼延必显。不过史书上对他的记载只有两处,都在《宋史》里:一是呼延赞在宋太宗面前演武后,他的儿子呼延必兴、呼延必改、呼延必求、呼延必显四人也都上前展示了一番武艺,并获得宋太宗赠送的衣带奖励;二是呼延赞死后,呼延必显被封为军副都军头的职务。显然历史上的呼延必显并没有什么可以拿出来说的事迹,职位也不高。

呼延庆

在评书、演义中,呼延庆是呼延丕显之子呼延守用的儿子,呼延赞的曾孙,生活在宋仁宗时期。呼家将故事描写,呼延丕显遭庞文、庞赛花陷害、呼延家被满门抄斩时,呼延守信、呼延守用两兄弟凑巧不在家,因此大难不死。后来呼延守用隐姓埋名结婚生子,这就是呼延庆。呼延庆长大后,力大聪颖,大闹肉丘坟,彰德府诓兵,赴北国联姻借兵,最终挥师开封报仇雪恨。

沪版《呼家将》连环画中的呼延庆

历史上的呼延庆,又称呼庆,见于《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三朝北盟会编》、《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史书,但以上书籍均没有介绍他是不是呼延赞的子孙。史书说呼延庆本是宋徽宗时期登州(治所在今天山东蓬莱)平海军(水军)的指挥使。按宋代军事编制,一个指挥有500人,指挥使作为一个指挥的长官,带的人跟现在营长一样多,大家就明白呼延庆的官有多大了。

如果太平无事,像呼延庆这样的小军官也就在历史上默默无闻了。巧的是宋徽宗政和年间,东北女真人在完颜阿骨打(金太祖)带领下崛起,并进攻辽国。宋徽宗早有收复燕云十六州建立不世功业的念头,于是在政和七年(1117年)首次命令登州知州派人从登州出海,想开辟通道,联络金国夹击辽国。但这第一个探路使团(登州将校七人)来到辽东海岸边时,看见了彪悍的女真巡逻兵,吓得没敢登陆就窜回去了。宋徽宗得报后大怒,把他们都充军发配。

政和八年(1118年)润九月,宋徽宗又派出了第二个探路使团,以马政为团长。平海军指挥使呼延庆因为懂女真语,又博闻善辩,也成为使团的一员。使团经海道到辽东,刚登岸就被女真巡逻兵抓了起来,差点被杀掉。几个月后,使团被带到完颜阿骨打驻跸之地。金国知道马政、呼延庆一行的来意后,也委任渤海人李善庆等人为使者,跟宋使原路返回宋朝。

第二年(宣和元年)初,李善庆等人来到汴京,宋朝决定派遣规格较高的正式使团再赴金国与完颜阿骨打接洽,但因轻视女真,对其没用对等的国书,而用了上对下的诏书。没成想正式使团刚到登州,正使赵有开突然得急病死了,这时边关又传来谣言,说辽国和女真已经和好,宋朝就命令使团暂时停留在登州,先让呼延庆护送金使李善庆等人回国,而且连诏书也没让带,只拿了登州地方的牒文,规格更低了。

宣和元年六月,呼延庆再次见到完颜阿骨打,完颜阿骨打对宋朝用地方牒文来糊弄自己火冒三丈。呼延庆赶紧解释,是因为听到辽国与金国和好的谣传,恰好正使又猝死了,所以为了尽早送金国使者回国才临时拿了地方牒文,如果辽金并未修好,宋朝会另遣使者前来。

完颜阿骨打自然不信,把呼延庆和属下扣在金国半年。期间呼延庆只要见到完颜阿骨打就再三解释,完颜阿骨打才放他回国,要求宋朝再来通好,一定要派正式使者、拿对等国书。

呼延庆于宣和元年十二月离开金国,次年元月回到汴京,史书记载了呼延庆一行的模样——“从行之人,有裂肤堕指者”,也就是说他们中的一些人皮肤都开裂了,手指头都掉了,可见受了不少苦。

呼延庆把辽金并未和好的实情和金国的要求反映给朝廷,宣和二年二月,宋朝再派赵良嗣(马植)为使者持宋徽宗亲笔信渡海使金,并与完颜阿骨打谈判达成共同夹击辽国的协议,这就是著名的宋金“海上之盟”。金国又派使者锡刺曷鲁等人到宋朝,宣和二年八月金使回国时还是马政、呼延庆护送。

随后宋金两国夹击辽国,金军一路凯歌,宋军却腐败无能连幽州都拿不下。最终金国明白宋朝是头“黔之驴”,作死的宋朝竟还接纳金国叛臣,于是金军南下攻宋,北宋灭亡。达成海上之盟的宋使赵良嗣也在金军南下后被宋钦宗杀掉。有人会问,那呼延庆的最终结局怎么样?很可惜,自宣和二年八月呼延庆第二次护送金使回国后,史书中就再无对他的任何记载,他就这样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

现在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历史上真实的呼延庆了:他是宋徽宗时期的一个下级军官(500人的指挥使),会外语(女真语),能言善辩,曾历尽艰险,三次作为使团成员和翻译出使金国(第二次探路使团、第一次护送金使李善庆回国、第二次护送金使锡刺曷鲁回国),为宋金达成海上之盟做出过贡献,称得上一个外教家。但除了出使金国,史书上没有记载他的其他任何事迹。评书、演义中的呼延庆,也就是借用了历史上呼延庆的名字,二者的事迹没有任何相同处。

版权声明:
作者:bianji123
链接:https://www.shoujiroot.com/archives/109307.html
来源:手机教程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