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丝绸之路(历史中古丝绸之路的千年荣辱沉浮)
古丝绸之路(历史中古丝绸之路的千年荣辱沉浮)
"古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历史二元影响下的现代启示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正式贯通了中原至西域的通道。此后,商路开始在沿线出现并繁荣扩大。自公元73年班超前往西域,以及后来的甘罗出使波斯之后,从西域至波斯湾的商路被打开。与此同时,海上贸易也迅速开始发展。这两条在当时并不特别起眼的商路,却成为了日后大名鼎鼎,流传后世的奇迹之路——丝绸之路。
从大唐的"伊吾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所描写的繁荣开放,到近代清朝闭关锁国,"擅出关者斩"的保守落后。这一条古时商路经历了太多历史的兴衰见证。在数千年的时空变换之中,沿线国家政治和经济对其的二元影响永远是丝绸之上变数最大的因子。而经过传播所繁荣的文化与技术,则是丝绸之路所带来的意外果实。
千年以降,丝绸之路在百思特网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中原大地向外经济贸易的主动脉。时至今日,一带一路政策再度把这条古时的商路带回人们的视野当中来。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一带一路所彰显的不仅是中华民族开放的心态,更展现了我们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而分析丝绸之路数千年以来,在政治与经济二元影响下的得失经验,就对如今的一带一路更加有借鉴与思考意义。那么,在二元影响下的古丝绸之路,又带给现在的我们哪些思考与启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丝路"。
古丝路:由政治意义到经济作用的转变
前期:政治作用较大
早期的丝绸之路,其政治作用大于实际的经济意义。由于中原内地一直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以及封建王朝一直以来实行的重农抑商的政策,导致商业一直在中国内地压抑的缓慢发展。这就注定了中原国家对外进行纯粹的商业交往的迫切性并不强。而又因为中原王朝地大物博,相对于贫瘠的中亚民族来说非常富有,拥有许多例如:盐、铁、茶叶与丝绸这一类对于他们来说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这又注定了中原商人在丝绸之路上先天处于主动地位。这种重要的商业物资也就成为了中原王朝在处理外交与政治策略选择时可以借用的手段。两种因素综合,这就为中原王朝出于政治动因的贸易活动提供了天然的优势。
"匈奴贪,尚乐关市,耆汉财物,汉亦通关市不绝以中之。"
汉代时期,朝廷便以边塞商路来制约匈奴,通过货物交易,一方面使得匈奴依赖汉朝商品供应从而不敢轻易发动战争,一方面也借由丝路传播中原文化,用文化与制度对其施加影响。
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原分裂,北方王朝实力转弱,则更需要通过丝路宣示政治影响,宣扬国威抵御外敌。这一时期,北魏都城:平城(今大同),成为丝绸之路的起点,而沿途的盛乐、武川镇百思特网、怀朔镇、沃野镇、薄骨律镇、西安州、高平镇直至秦州,都借着丝绸之路成为重要城市,成为北朝散播政治影响力与巩固军事势力的重要枢纽。
后期:经济作用较大
唐朝时期,由于中原王朝的开放性增强,国力强盛物质丰富,也由于重农抑商政策相比前代有许多松动。在这一时期,丝路的经济作用才真正显现出来。唐朝特设典客署对丝路贸易加以管理。并且这一时间,繁荣的丝绸之路上面也催生了200多个商业城镇,约占当时大唐所有商业城镇的八分之一。百思特网丝绸、茶叶、盐铁等物资都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交换,经阿拉伯人之手运送到遥远的欧洲,成为欧洲封建贵族最为炙手可热的追捧之物。
宋代时期,由于陆上丝绸之路被西夏控制,且这一时间政局混乱军事动荡,所以陆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归于暗淡。然而这一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却依旧蓬勃发展。南方的泉州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贸易海港。其财政收入一度曾经占到南宋政府收入的四分之一。宋朝特设泉州市舶司进行管理,以此保障海上丝路的通畅运行。
至明清时期,经济作用进一步凸显。大明遵循:"国无分大小远近,皆礼待之"的外交原则,开启了丝绸之路长达两百多年的又一个繁荣时期。又于沿途设立凉州卫、永昌卫、西宁卫以及碾伯所、古浪所、高台所、镇夷所等军镇以保护丝路的通畅运行。满清时期,基本保持了前代明朝的举措,使得丝可以继续发展下去。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是:茶叶和丝绸成为主要流通货物。由于西方地理大发现,开辟了新航路,殖民者在美洲发现大量银矿。而通过丝绸之路,大量白银也流入到了中原王朝,直接的刺激了明清两代社会经济变革与发展。这一时期的丝路,在贸易中改变了整个世界的经济格局。
纵横整个历史长河的丝路发展,其实也浓缩着无数政治和经济因素的影响。然而这些起伏中除了那些偶然的因素之外,更多的则是必然事件中产生的经验或者教训。无论是经济还是政治因子,总能为如今找到值得思考的地方。
所以,古丝路的兴亡发展又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1:开放与包容的理念才是发展的根本动力
从"以时入贡,命曰荒服"的原始朝贡,不平等的贸易中充满了歧视与戒备,再到"自葱岭已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款服。商胡贩客,日奔塞下"的大唐所拥有的开放包容的气象,到最后满清末期闭关锁国,不问世事,端起天朝上国的架子的唯我独尊,丝路也在这些不同的思想中转换着自己不同的归宿。开放时繁荣发展,保守时衰落封闭。前人一步一个脚印,已经给我们趟出了这历史的轮廓。事实证明,只有开放与包容才是丝路发展繁荣的前提。商品的自由交换只有在开放中才能得到充分发展,而只有充分发展的商品贸易才会持续性的促进整体繁荣。除此之外,各地区在包容之中,才能充分吸取各个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与灵感,作用到贸易创新与发展上来。正如汉、唐、宋、明时期的开放与包容,使得沿途丝路畅通无阻。"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这些无一不在告诉我们,自由包容才是唯一正确的道路,故步自封则永远无法超脱历史的桎梏。
2:和平下的共同繁荣才是最终归宿
从历史上看,丝绸之路兴盛之时大都是古代中国最强盛之时。然而,这种兴盛不是靠着内卷得以维持的,也不是靠着剥削其他国家,将其他国家当作商品倾销地与原料采购地所能够达到的。古代丝绸之路聚合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商贸、产业、资源配置,成为各方利益交汇的经济走廊。不同国家与地区都能在丝绸之路上持续繁荣贸易。显而易见,在丝绸之路的贸易上,各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如果不是靠着沿线的中亚国家与阿拉伯商人作为贸易传输,丝绸之路的商品又怎会远销欧洲,成为欧洲贵族收藏的珍宝。
而这种共同的繁荣,更是建立在持久的和平之上。可以说,和平才是繁荣的前提,共同繁荣又是丝路发展的保证。和平与稳定的依赖在于能够以互利共赢的心态而不是恃强凌弱的心态来对待各国。如盛唐与大明,就在促进和平稳定贸易上面做出了非常好的表率。而诸如东汉末到隋朝、晚唐到元初,中原内乱、民族分裂、社会动荡,对外关系交恶、战事冲突频发,沿线安全无保障,丝绸之路自然就归于沉寂。也因此可以看出这其中的规律,维持和平才能促进沿线丝路的共同繁荣,而沿线各地区共同发展才能更持久的反哺丝路的长久兴盛不衰。
3:在贸易中催生核心竞争力才是强大引擎
从古至今,丝绸、瓷器与茶叶都是丝绸之路上当之无愧的最重要的货物,也正是这三种种商品大量涌入欧洲上层贵族手中,令整个欧洲都爱不释手。因为欧洲人一直无法掌握茶叶的制作方法,并且也无法探知丝绸和瓷器的完整制作工艺,所以茶叶制作,瓷器丝绸产业其中的核心技术,才成为了保证丝绸之路始终繁荣贸易的重要原因。
然而,进入19世纪40年代,茶叶的制作方法却被窃取。英国植物学家福钧运用计谋假冒中国人,成功的混入了茶叶产地的茶农之中。为了掌握更多的茶叶技术,福钧弄到了大量茶种和茶树苗,从而掌握了茶叶的制作方法。自此以后,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大量种植茶叶,彻底击垮了中国的茶叶产业。
至于瓷器和丝绸的核心方法,也都在中世纪晚期被欧洲窃取。打着所谓传教士名头的欧洲投机分子潜入中国,却偷偷学到丝绸和瓷器的制作方法带回欧洲。至此,三大核心商品的技术全部遭到泄露。丧失了核心技术的竞争力,丝绸之路的意义自然骤降。
所以,一个很明显的教训就是,在当代的一带一路中,我们也依旧要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重点保护。只有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才会在贸易中立于不败之地。
结语
千年丝路,承载的不仅是历史的记忆与风霜,更有无穷多的值得现在细细咀嚼品味的经验教训。前人留给我们的绝不只是一纸历史,而是宝贵的探索与实践。在当代重启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中,只有秉持开放与包容的理念,促进和平繁荣的共同发展,引导核心技术的突破与保护,才能让丝绸之路重现辉煌。这也许就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经验吧。总之,不论是今天还是明天,现在还是未来,丝绸之路一定能够重新走向新的辉煌。
版权声明:
作者:bianji123
链接:https://www.shoujiroot.com/archives/106488.html
来源:手机教程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