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表还是石英表好(浪琴机械表保养费用价目表)
机械表还是石英表好(浪琴机械表保养费用价目表)1-09-16 18:40酒场人生
爱因斯坦给很多人的印象就是一个留着爆炸头、爱吐舌头、衣着随便、不修边幅的科学怪人。而且他坚信时间是幻觉:“时间并不存在,人类被记忆欺骗了。”对此,爱因斯坦有一个绝妙的比喻:“当你和一个美丽的姑娘坐上两个小时,你会感到只坐了一分钟;但要是夏日坐在炽热的火炉边,哪怕只坐上一分钟,你都感到好像是坐了两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现代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一个不相信有时间存在这回事,且不修边幅的科学怪人也钟爱戴腕表和怀表?
爱因斯坦和浪琴表的交集,始于1931年。那一年,他的手腕多了一枚优雅的金质浪琴腕表。这枚腕表制造于1929年,拥有酒桶型的优雅表壳和纤巧的镂空指针,搭配纯白表面及12个简洁的阿拉伯数字,秒计时设计于数字6处,配以黑色真皮表带,整款表气质优雅高贵,和爱因斯坦本人甚是相称。此表背面还镌刻着“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教授,洛杉矶,1931年2月16 日”字样,尤显珍贵。
爱因斯坦佩戴过的浪琴金表在2008年以596000美元的价格被拍卖
除了这枚腕表,爱因斯坦还拥有一块浪琴怀表。这块怀表制造于1943年9月6日,爱因斯坦在遗嘱中将其遗赠给了长子汉斯。最终在汉斯去世后,这只表被他的家人赠与了瑞士伯尔尼的历史博物馆,以纪念爱因斯坦。值得一提的是这块怀表走时依然精准。
一枚爱因斯坦拥有的浪琴怀表
索伊米亚的故事
1832年,奥古斯特阿加西加入瑞士索伊米亚的一个钟表贸易公司,从此开始进入钟表制造业的世界,很快他就持有了这家公司,并将其更名为阿加西公司。
1840年阿加西工场生产的怀表
谈及索伊米亚,就要追溯到16世纪末期。那时,法国国王亨利四世为平息内战,颁布了南特赦令,定天主教为国教,致使大批新教教徒为躲避迫害涌入瑞士,而手工业正是新教教徒们从事的支柱行业。因此,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地处瑞士法语区的索伊米亚的金属加工和刺绣等行业得以发展。
地图上的索伊米亚
17世纪初的瑞士钟表业还是一个附属于手工业的小产业,从行业的组成到产品的产销,都充斥着“业余”的特色。从春夏到晚秋,人们抓紧这段明媚的阳光从事农业和畜牧、林业,直到大雪封山。手工业成为人们在漫长的冬季打发时间的副业。
索伊米亚的第一批制表匠
早在18世纪初,许多周边地区就已经开始从事钟表制造。1720年或前后,许多表匠开始在村庄里定居,他们的生意逐渐兴旺并很快成为整个家庭生活的支柱。
制表工匠们的家庭作坊时代
长久以来,手工艺人们自然出现了专业分工,有人专门做夹板,有人专门做弹簧,有人专门做螺丝。通常,在第一场大雪封堵山路之前,他们从骑着马匹走乡串镇的商人那里获取订单;直到下一年冰雪融化交通恢复时,商人们会上门来收获并付钱。
在小镇的中心,家家户户都在自己家里忙着制造钟表部件
那些收买零部件的商人大多在附近的大城市中设立了装配厂,将收购来的零件集中起来装配成钟表成品,再销往全球各地。因此,可以把整个瑞士的早期钟表业看作一个“前店后厂”的作坊经营模式,当时该模式被称作“tablissage”,阿加西的公司初期也是在这种制表制度下制作钟表。
早在1867年同治年间,便有一枚搭载L20A机芯的浪琴怀表远销广东,从此与中国缔下逾150年的不解之缘。
浪琴表最初的中文译名为“隆仁”,“隆仁”两字出于《荀子劝学篇》:“君子贫穷而志广,隆仁也”
阿加西迅速建立了稳固的商业网络,成功地将其产品卖去其他大洲,特别是北美洲。19世纪50年代,阿加西的侄子欧内斯特弗兰西昂接管了生意。在接管了当时这家已小有名气的企业后,他开始琢磨如何对索伊米亚地区常用的生产工艺进行改进,想要建立一个工厂,把零件生产、组装与完工都在工厂内完成,并实现一定程度的机械化。
第一块卖到中国的浪琴表是1867年生产的纯银狩猎怀表,运用“杠杆”的原理,利用表冠上发条及设定时间
为了实现他的构思,1866年,他在穿过索伊米亚山谷的苏士河的右岸购买了两块相毗邻的地。这个地方当地方言叫作“Les Longines”,意思是“狭长的土地”,1867年弗兰西昂就用这个名字命名了他在此建造的工厂。
1866年,浪琴首家制表工厂建立
1889年,弗兰西昂对“LONGINES”以及飞翼沙漏的图案进行了专利注册,自从1867年被镌刻在浪琴表机芯上后,飞翼沙漏就成为了公司的标志。该标志有“时光飞逝,似天使之翼一闪而过,劝君珍惜”之意。
“浪琴”品牌logo的演变过程
之后,浪琴表依法正式注册并开始在全世界对它的名字、品牌和标志进行保护。浪琴表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记录中最古老且自注册后未变更过的品牌。
1889年,在知识产权联邦办公室登记注册的浪琴表工厂的商标
缔造制表神话
1913年,浪琴表为单按钮腕式计时秒表开发首款机芯13.33Z。这款机芯品质卓越,直径为29毫米,且配有一个30分钟的瞬时表盘,时间测量精度可达1/5秒,打破了彼时Valjoux、Venus、Lemania、Landeron对高端计时机芯“垄断”的局面。13.33Z手动上链机芯没有“奢华”的夹板雕花或鹅颈微调,但在实用性与美学性方面达到了平衡。
1913年诞生的第一款搭载13.33Z机芯浪琴表计时腕表 1913年诞生的第一款搭载13.33Z机芯浪琴表计时腕表
1936年,浪琴表工厂专为传奇的计时腕表创建了一款全球首款飞返计时机芯13ZN,这款手动机芯制作时极为复杂(机芯内部构造盘曲交错,零部件打磨精细,倒角处理细腻,给人一种雍容华贵的感觉)。
浪琴13ZN机芯 浪琴13ZN机芯
1954年,浪琴表开发出首款石英表,此产品很快就在纳沙泰尔天文台创造了一系列令人震惊的全新精准纪录。这款“Chronocingines”计时秒表装置含有一个16毫米的石英表百思特网耦合摄像机,可为裁判提供一套含有1/100秒系列照片的拍摄影带,令裁判更清晰地追踪运动员冲过终点线时的动作。
搭载Cal.360机芯的计时秒表
五年后,浪琴表开发出天文台竞赛专用特殊机芯:Cal.360。这款矩形机芯尺寸丰盈,可容纳硕大的锁芯发条,并能充分利用游丝平衡力矩,以每小时振动36,000次的频率摆动,进而可使计时更加精准。这款360机芯在纳沙泰尔天文台的腕式计时秒表中创造了多项精准纪录。
搭载Cal.360机芯的计时秒表
1965年,浪琴表以电子及石英技术作为研发重点,并藉此推出可装配在航海计时秒表之上的石英电子机芯——机芯800。这款时间测量设备打开了一个通往全新精准水平的突破口。这款计时秒表一举颠覆了机械装置在天文台领域创造的各项纪录。
可装配在航海计时秒表上的石英电子机芯——机芯800
1969年日本人推出一款石英腕表,其精度比机械表高出百倍,电池续航可以达到一年,更重要的是价格非常便宜。凭借诸多优势,可以说石英表刚一出世就完爆了机械表,于是一场传统机械表行业的浩劫开始了,这场浩劫被称之为“石英危机”。
1969年 ,日本精工Seiko Astron第一块石英表,开启石英危机的序幕
就在石英危机最为水深火热的时期也就是70年代,浪琴还研发出一枚厚度仅有2.95mm的自动机芯——L990,浪琴自动机芯的巅峰之作。最不可思议的是,超薄的机芯内还配备了两个发条,动力储备可达44小时。除此之外,还配备了瞬跳日历功能。
1977年,浪琴工厂推出机械机芯L990
但L990 生不逢时,没有赶上一个好时代。自从精工于 60 年代末正式推出石英表之后,整个瑞士钟表业在 70 年代受到了 " 石英危机 " 的强烈冲击,浪琴也不例外,再加上研发这枚机芯的高昂成本,让浪琴面临着巨大的财务压力。
浪琴表1979年生产的“金叶”(Feuille d'Or)石英机芯的超薄腕表,厚度仅有1.98毫米。
1980 年前后, Lemania机芯厂(后并入宝玑)从浪琴手里买下了 L990 的设计和生产权。拥有 L990 之后的 Lemania 如虎添翼,很快就在这枚机芯的基础上推出 Lemania 8810 以及它的改良版 Lemania 8815。值得一提的是这枚机芯供于制表领域的顶尖品牌,如宝玑、江诗丹顿以及罗杰杜彼等。
Lpine机芯马术怀表底盖上饰有一匹正在腾跃障碍的骏马。设计灵感来源于1927年生产的一枚金属机芯怀表。
为冒险者保驾护航的神器
19世纪末,那个时候还没像现在一样,拥有先进的导航技术,必须依靠稳定、精准度极高的计时工具来给探险家们定位。当时的探险家们对飞机上配备的精密导航表不够精确。
1942.10.21,一架飞机因引擎故障在太平洋迫降。在救生艇放到水中后,飞机沉没。有枚浪琴表坚持到最后。
1919年,在浪琴表美国总监John P. V. Heinmulle的推动下,浪琴表开发出了专供航空先锋使用的高精度、可靠性极强的导航仪器,为这些冒险家创建的各项纪录进行计时。
浪琴表美国总监John P. V. Heinmulle
1927年,美国海军P. Van Horn Weems少校开发出一系列名为 “Weems 导航系统”的导航仪器,并在此基础上与浪琴表展开合作,设计了一款可令使用者将秒针与GMT信号(导航必备)实现同步的转盘腕表,即浪琴Weems Second-Setting Watch威姆士秒针设定腕表。
浪琴威姆士秒针设定腕表
同年,飞行员Charles A. Lindbergh在未作任何中途停靠的情况下独自完成了横跨北大西百思特网洋的壮举,之后,他将自己构思的一款导航仪器委托给浪琴表进行制造。这款Lindbergh Angle Horaire(连拔导航表)腕表以 1927年创作的威姆士表款为基础,同时运用了六分仪与航海历,可令飞行员更便利地计算经度,并连同纬度信息帮助飞行员判断出精准的地理位置。
飞行家连拔于1931飞机于1927年完成首次不停站飞越大西洋的壮举
阿梅莉亚埃尔哈特是是世界最为著名的飞行家之一,也是首位单人飞越大西洋及太平洋的女飞行员。1932年,她用时14小时56分钟,完成单人不间断飞跃大西洋的壮举。
Sky Raider海报
5月20日,她从加拿大纽芬兰的特雷帕斯港出发,在这段载入史册的飞行之旅仅仅起飞两个小时后,她便遇到了麻烦。在飞行穿过一片浓雾时,埃尔哈特注意到机翼开始结冰。但她的无畏精神远比所遭遇的寒风与机械故障强大得多。在意识到无法抵达巴黎时,她冷静迅速地思考。最终她决定在北爱尔兰伦敦德里的一个名为卡尔莫的小村庄着陆。
首位单人飞越大西洋及太平洋的女飞行员——阿梅莉亚埃尔哈特
作为第一位飞行跨越不同大洲的女性飞行员,她选择浪琴计时码表作为导航工具。这枚浪琴表计时码表搭载13.33Z机芯,表背刻有“埃尔哈特的浪琴表”字样,陪伴她克服了沿途的刺骨寒风与机械故障,成为首位不断飞跃大西洋的女飞行员。
阿梅莉亚埃尔哈特曾使用的浪琴表计时码表
1928年,年仅16岁的埃莉诺史密斯成为了世界上最年轻的飞行执照获得者。在1929年的长途飞行中,她使用一枚来自浪琴表的黄铜机载计时器,搭载手动上链机芯24.41,帮助她精准计时。1930年,她创造了8357米的飞行高度纪录。仅仅一年之后,史密斯尝试挑战更高的飞行海拔。但当她攀升至9144米后,飞机引擎突然熄火。
当她试图重新启动的时候,由于机舱内氧气泄露,她失去了意识。飞机燃油管遭遇冻结,这架失去动力的飞机急速向下俯冲。幸运的是,在高空自由降落7,315米后,史密斯恢复了知觉,并最终成功着陆。十天后,在她所信任的浪琴表帮助下,她驾驶飞机飙升至9929米的飞行高度,从而创造了新的记录。
埃莉诺史密斯曾使用一枚来自浪琴表的黄铜机载计时器
优雅——女性腕表的发展之路
自17世纪起,怀表一直为主流,贵族的绅士们将它放置在贴身马甲的口袋中,表链别在第二或第三个扣眼里,装饰性作用远大于报时功能。但女士们的服装大多没有设计口袋,使当时的淑媛们一度无法“佩戴时间”。
《神探夏洛克》剧照,绅士所穿正装外露出怀表链
关于首块女士“手表”的说法来自法国。1806年,拿破仑的妻子、皇后约瑟芬在离婚前不久曾下令为王妃特制一块手表,10年后,那不勒斯皇后向彼时的宝玑制表厂发出订单,希望设计师可以以手镯为基础形状,制作一款轻便且具有佩饰效果的“手镯表”。两年后,这只带有些拜占庭风格的手表如期交工。
第一个戴表的人类,卡罗琳‧缪拉王后和她的女儿
至此,怀表被看成专为男人设计的“时间工具”,而佩戴在手腕上的“手表”则大多被视作女性的装饰物。
阿加西工坊1850年代生产的怀表,珐琅彩绘表盘周围镶嵌着柔美的珍珠,搭载AA2 机芯
20世纪初,腕表开始在民间普及起来。当时的人们用皮制和金属表带将体积较小的怀表表盘固定在手腕上,人们举起手腕便可看清时间,比怀表更为便捷。腕表的热潮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逐渐兴起,渐渐成为了当时女性中很重要的配饰。
1915年的浪琴表广告明信片
随着女性权利与平等被重新定义,女性腕表的变革也在20世纪伊始悄然发生。许多珠宝以及时尚奢侈品牌,从那时起开始陆续涉及钟表市场,将原有腕表设计得更加女性化。
浪琴表凭借“la Renomme(名望)”怀表在1900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获得大奖
20世纪的20至30年代,短裙和短发在新潮女性中风靡一时,百思特网腕表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女性配饰。腕表的设计更加大胆和新颖,Art Deco(装饰艺术)带来了腕表和珠宝的新繁荣。
1929年浪琴表海报
20年代,巴黎刚刚举办了现代工业装饰艺术国际博览会,人们对于立体派装饰风格情有独钟,在表带手表尚未被大量复制的年代,标新立异的女性总想着能像佩戴首饰一样,“把时间挂满全身”,直到“一战”结束后,腕表才从“军需物资”成为一般民众的消费品。
浪琴表迄今已经拥有189年悠久历史,每一张海报都经历着时代的变迁
尽管Art Deco作为一个单词实际上到20世纪60年代才诞生,但装饰艺术对建筑和设计的影响尤为明显,也影响到其他几乎各个艺术形式,其最主要的特点是优雅而简洁的几何形状。那时的浪琴推出了一系列以“优雅”为广告语的女士腕表,表带纤细、表盘多为小巧的长方形,加以宝石、铂金、黄金等元素,将女性得以解放的纤纤玉腕装饰一新。
1928第一个以“优雅”为题的广告
二战结束后,时尚界的发展达到了划时代的高峰。二战经济复苏后渴望装扮的女性,开启了黄金年代的炫丽大门。对于好莱坞来说,“复古情结”永远停留在了上世纪20年代末到50年代末这段时间,直到如今,几乎每年各大杂志都会拍摄模仿那年代的女星的照片,时尚品牌也时不时地发布致敬黄金时代的产品系列。
1956年,浪琴推出《Propos Longines》杂志,呈现那个年代的经典杰作。
在这个年代,浪琴诞生了首个手表自动机芯,Rolex 推出了首款日历型女装精密计时表,Omega 的女装机械腕表在市场也颇受欢迎。制表技术飞速发展、想象力天马行空、女性对时尚产品的需求高涨,使得时尚腕表的市场也空前繁荣。
1955年浪琴表广告海报
1997年,依据上个世纪20-30年代的风格,浪琴推出了DolceVita 经典复刻系列。1999年,奥黛丽赫本以《蒂凡尼的早餐》中的经典小黑裙造型为浪琴表所拍摄的广告。当她佩戴浪琴表,缓缓说出“优雅个性,真我态度”这句广告词时,人们记住了浪琴最重要的特质——优雅。
奥黛丽赫本代言的浪琴表款
优雅是一种态度,并非单单止步于外貌,更是在各种场所中游刃有余的干练,浪琴通过传承传统瑞士制表工艺,加诸创新的品牌文化,将腕表凝聚成腕间的优雅。
版权声明:
作者:zhenggui002
链接:https://www.shoujiroot.com/archives/106815.html
来源:手机教程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