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读后感(毛主席诗词《長征》读后感)
长征读后感(毛主席诗词《長征》读后感)
我是一个军事迷,非常喜爱各类军百思特网事题材的书籍、电影、纪录片。众多作品中,我最喜欢的是关于红军长征题材的作品。近日,我读完了当代作家王树增的纪实文学《长征》,想与大家分享其中的几点感想。
通常读一本书,我会跳过前言,直接阅读正文,但是这本书,仅仅是前言就给了我极大的震撼。
长
征
精
神
“长征跨越了中国十五个省份,转战地域面积的总和比许多欧洲国家的国土面积都大。
长征翻越了二十多座巨大的山脉,其中的五座位于世界屋脊之上且终年积雪。
长征渡过了三十多条河流,包括世界上最汹涌险峻的峡谷大江。
长征走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广袤湿地,那片人烟罕至的湿地的面积几乎和法国的国土面积相等。
而更重要的是,在总里程超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始终在数十倍于己的敌人的追击、堵截与合围中,遭遇的战斗在四百场以上,平均三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大战。
除了在少数地区短暂停留之外,在饥饿、寒冷、伤病和死亡的威胁下,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不但要与重兵“围剿”的敌人作战,还需要平均每天急行军五十公里以上。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牺牲的远征。
一九三四年十月,红一方面军作战部队八万六千多人踏上长征之路,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吴起镇时全百思特网军仅为近八百思特网千人。
一九三五年四月,红四方面军近十万大军开始西渡嘉陵江,自此踏上万般曲折艰险的长征之路,一九三六年十月到达甘肃会宁时全军三万三千多人。
一九三五年十一月,红二方面军两万一千多人从国民党三十万大军的合围中冲出,踏上了长征之路,一九三六年十月到达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时,全军一万一千多人。”
是啊,这样的征途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若不是有党的坚强领导,没有红军战士和各级指战员的坚韧意志品格,我想全世界大概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够存活下来。
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的转折点,也是党和红军转危为安的转折点。党在前有国民党地方军阀的阻挡,后有中央军追赶的危机时刻,利用数天时间在遵义总结五次反围剿以来的经验教训,周恩来同志在会上做出了深刻的自我批评,主动承担责任,这令我十分敬佩。想想我自己,有时候受点苦,多承担一点就觉得委屈的不得了,真是愧对共产党员的称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共产党员和基层检察干警,一定要学习先辈们不怕牺牲,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敢于吃苦,敢于担当,甘于奉献,做好本职岗位工作,为全院干警提供良好的财务保障,为新时代葛洲坝检察事业发展增添一份力量!
版权声明:
作者:思思
链接:https://www.shoujiroot.com/archives/135289.html
来源:手机教程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