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脸谱的三块瓦是什么(京剧脸谱杂谈)
脸谱艺术的发展与中国戏曲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大约在十二至十三世纪的宋院本和元杂剧的演出中,就出现了面部中心有一大块白斑的丑角脸谱。净角脸谱相传在中国戏曲发展之前,南北朝和隋唐(公元420--907)乐舞节目里就有了“假面歌舞”,这假面具就是脸谱的鼻祖。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大面出于北齐。北齐兰陵王长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对敌。尝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为此舞以效其指麾击刺之容,谓之兰陵王入阵曲。”这就是齐人表演兰陵王戴面具击敌乐舞的记载。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贵州省兴义地区布依族村民喜爱的古老地方戏,仍有戴艺术面具演出的习惯,这可算是脸谱历史中的活化石。但随着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戴面具演戏越来越不利于演员面部的表演,艺人们就用粉墨、油彩、锅烟子直接在脸上勾画,这样就逐渐产生了脸谱。当时,戏班以露天演出为主,离戏台较远的观众往往看不清演员的面部表情,勾上脸谱使观众在远处就能一目了然。为适应露天演出,所勾脸谱一般只用黑、红、白三种对比强烈的颜色,强调五官部位、肤色和面部肌肉轮廓,如粗眉大眼、翻鼻孔、大嘴岔等。这种原始的脸谱是简单粗糙的,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逐渐装饰化了。到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京剧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方法后,京剧脸谱也在吸收各地方剧种脸谱优点的基础上,经几代著名演员和戏剧艺术家的不断探索研究,加工提高,创新改革,得到充分的发展。图案和色彩愈来愈丰富多彩,各种不同任务性格的区分也越加鲜明,并创造出许许多多历史和神话人物的脸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化妆谱式。
从色彩上说,现在的京剧脸谱有红、紫、黑、白、蓝、绿、黄、老红、瓦灰、金、银等色,则市从人物自然肤色的夸张描写,发展为性格象征的寓意有色。一般说来,红色描绘人物的赤胆忠心,义勇无俦;紫色象征智勇刚义;黑色体现人物富有忠耿正直的高贵品格水白色暗寓人物生性奸诈、手段狠毒的可憎面目;油白色则表现自负跋扈的性格;蓝色喻意刚强勇猛;绿色勾画出人物的侠骨义肠;黄色意识残暴;老百思特网红色多表现德高望重的忠勇老将;瓦灰色寓示老年枭雄;金、银二色,多用于神、佛、鬼怪,以示其金面金身,象征虚幻之感。京剧脸谱的用色虽分类型,但也不是绝对的,仍有很大灵活性。如红色,在《三国演义》戏里用来表现关羽,是为了象征其性格;但在《法门寺》里,太监刘瑾的红脸,则是肤色的夸张,表现其养尊处优,权压朝臣的地位再加上眉、眼、嘴部勾出的奸诈表情,使人一看就知是一位擅权的太监。又如《水浒》戏里梁山泊头领晁盖,是“黄老三块瓦脸”,在这里黄色就不是象征残暴,而是表示他面色发黄,对照印堂上勾出一个红光的形象,堂堂正正,一看就只是一位起义老英雄。又如京剧界流行的“三刚不见红”(即李刚、姚刚和薛刚三个人物)的说法,也是从人物性格出发的。这三个人物都是性格倔强,刚毅果敢,舞台表演上要求严肃稳重,因而脸谱上不能见一点红,连嘴唇都不。因性格诙谐,常开玩笑,必须勾出粉脸蛋;然而,《洪羊洞》一戏中,由于两人已年老,性格有所改变,就不能再勾粉脸蛋。这都是前辈老艺术家在色彩表现性格方面总结出的宝贵经验。百思特网
京剧脸谱的构图多种多百思特网样,加上五彩缤纷,装饰性很强的各种图案,容易使人眼花缭乱,产生神秘感。其实,归纳起来也不过有十几个类型,由于相互借鉴,相互变化,就派生出许许多多的谱式。这些谱式都是以各种人物的形貌、性格特性为依据的,即使是同一类型的谱式,因人物性格不同,个部位的线条勾画与色彩处理也就各异,使每个人物都富有各自的个性,而决不雷同。
1.整脸,是一种常见的谱式。化妆是在整个面部先涂上一种颜色作为主色,以夸张肤色,再勾画出眉、眼、鼻、口的部位和细致的面部肌肉纹理,表现出人物的神态。此类脸谱画法极有讲究,要求笔锋准确有力,形象传神,用笔类似中国画的线描。《水淹七军》中的关羽,勾“红色整脸”,形象庄重威严。《铡美案》中的包拯,勾出两道紧琐的白眉,表现他忠耿率直和忧国有民的心情;脑门正中勾上一个白色月牙,则象征他能昼断阳、夜断阴的传奇色彩。满脸涂白粉,再用墨笔勾画出五官形象与面部表情的脸谱,都是寓意权奸、暴君、土豪恶霸之类的人物。如《群英会》中的曹操,是一个被塑造成生性好疑、善用心计,但又不失军事家、政治家双重性格的人物。所以在化妆时,脸上抹一层白粉,表示遮掩了真实面目,然后勾细长的三角眼,眼角画出奸纹,表现曹操的奸诈。“整脸”中还有一些人物,用“揉脸”或“搓脸”的方法勾画脸谱,面部表情和式样较为简单,没有象征意味,一般用于配角,以区别于剧中主要人物。
2.三块瓦脸,又称“三块窝脸”,是在“整脸”的基础上,进一步夸张眉、眼、鼻的画法,用线条勾出两块眉、眼窝,一块鼻窝,所以称“三块瓦脸”。“三块瓦”在脸谱中运用极为广泛,它要求对称,用笔严谨,色彩多种多样,样似工笔画,是勾脸的基础。画法上又分“正三块瓦”、“尖三块瓦”、“老三块瓦”等。“正三块瓦”多用来表现忠勇之士等正面人物。特点是立眉、大眼、圆鼻窝,色彩多用红、白、紫等色,挂“满”髯。《铁笼山》中的姜维,勾的是“红色正三块瓦”,脑门上勾一个“太极图”,表示他是诸葛亮的弟子,有神机妙算的智谋和韬略。“尖三块瓦”大都是卧眉或尖眉,眼窝有立眼,基本上都是尖鼻窝。色彩有白、红、蓝、紫、黄等色。髯口有的挂“满”,有的挂“扎”。表现的人物较为复杂,既有勇猛的悍将,又有土豪和恶霸。“花三块瓦”是在眉、眼、鼻等部位,勾画出色彩多样、花纹复杂的图案,但基本形式仍是“三块瓦”。髯口多挂红、黑“扎”也有挂“一字”髯的。所表现的人物大都是绿林好汉、剽悍部将等。《盗玉马》中的窦尔敦,因善用虎头双钩,故在眉梢处画钩形图案,勾成“蓝花三块瓦”谱式。“老三块瓦”都用来表现年迈苍苍的老人,有正面的人物,也有反面人物,俱挂白“满”髯或黪(灰黑)“满”髯。特征是燕窝梢向下低垂,并勾出一个垂云形象,形容老年人眼梢部分肌肉松弛,眼角下垂的特点。鼻窝有勾黑色的,也有勾灰色的,表现老年人胡须花白。
3.十字门脸,由“三块瓦”发展而来,特点是将主色缩小为一个色条,从月亮门一直勾到鼻头以下,用这个色条来象征人物性格。主色条与眼窝在构图上形成一个“十”字形,故命名“十字门脸”。又分“老十字门”、“花十字门”,都是表现英雄武将等正面人物,髯口老脸挂“满”,花脸以挂“扎”为多。如《草桥关》中姚期,勾的是“黑十字门老脸”,吹云眼梢,但画个粉脸蛋,象征姚期老当益壮的形象。又如《芦花荡》中的张飞,勾“黑十字门花脸”,蝠形眉,笑眼窝,形成一个蝴蝶的形象;所以,张飞的脸谱也叫“黑十字门蝴蝶脸”
4.六分脸,是由“整脸”发展而来。特点是将脑门的主色缩为一个色条,夸大眉形,白眉形约占全脸十分之四,主色占十分之六,故称“六分脸”,也称“老脸”。所表现的都是须发皓然,忠心耿耿的元勋老将,用紫、黑、红等色为主色勾脸,髯口均挂“满”或“黪满”,如《二进宫》中的徐彦昭,《群英会》中的黄盖。
5.碎花脸,由“花三块瓦”演变而来,保留正额主色,而在其他部位用辅色添勾花纹,色彩种类丰富,构图形式多样,线条复杂而细碎,故称“碎花脸”。多表现性格粗犷的武将和绿林中的英雄好汉,正、反面人物均有。除光嘴岔外,均挂黑“扎”、红“扎”,或“一字”髯。如《黑旋风》一剧中的李逵,勾“黑碎花脸”,整鼻窝,以表现他在勇猛中又具善良本性。《取洛阳》中的马武,勾“蓝碎花脸”,或“绿碎花脸”,笔法要精细,以体现出这位绿林英雄人物粗中有细的性格特色。《金沙滩》中的七郎杨延嗣,也勾“黑碎花脸”,但在脑门上写上一个草书“虎”字,象征他是一员勇猛无敌的虎将。
6.歪脸,顾名思义可知是一些五官不正,相貌丑陋的人物。主要用来夸张帮凶打手们的丑恶嘴脸,也用来表现某些特定的正面人物。特点是勾法不对称,给人以歪斜之感。构图取法于“碎花脸”、“三块瓦”等形式,色彩多种多样,髯口均挂“扎”髯,也有光嘴岔的。如《斩黄袍》中的郑子明,因他年轻时为救人曾被猩猩抓伤面部,就被勾成“黑碎花脸”形式的歪脸。《三打祝家庄》中的祝彪,按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中的描写是英俊的小伙子,可是在京剧中把他勾成“歪脸”,这是因为祝彪的未婚妻扈三娘被梁山好汉擒去,气得他口歪眼斜,脸谱的创作者就把他在特定环境中的表情勾了出来。
7.僧道脸,“僧脸”又名“和尚脸”。其构图近似“三块瓦”,特征是腰子眼窝,花鼻窝、花嘴岔,脑门勾一个红色舍利珠圆光,或九个点,以示入佛门受戒。色彩分白、红、黄、蓝等色,以白色为多见,髯口挂“虬”髯,也有勾光嘴岔的。《野猪林》中的鲁智深,勾的是“白僧脸”;《巴骆和》中的黄胖,则是光嘴岔“黄僧脸”。在“三块瓦”基础上将两个眉窝勾得连起来,就是道士脸,就是“道士脸”,如《群英会》中的庞统就是“紫道士脸”。脑门上画一个“太极图”或八卦符号,是为了表明其道人的身份。
8.太监脸,专用来表现那些善权害人的宦官。色彩只有红、白两种,形式近似“整脸”与“三块瓦”,只是夸张了太监的特点:尖眉子示其奸诈;菜刀眼窝暗寓其渔肉百姓;光嘴岔下撇以突出其谲诈残忍的性格;脑门勾个圆光,以示其阉割净身,自诩为佛门弟子;脑门和两颊的胖纹,表现出养尊处优,脑满肠肥的神态。这些“太监脸”表现出了那种偷天换日和媚上压下的奸佞形象。
9.元宝脸,脑门和脸膛的色彩不一,其形如元宝,故称“元宝脸”。分“普通元宝脸”,“倒元宝脸”和“花元宝脸”三种。“普通元宝脸”其构图与“三块瓦”相似。一般用来表现身份不高的武人、偏将和中军。“倒元宝脸“眉上揉红眉下勾白,在眼、鼻窝旁勾出表情纹,表现一些助纣为虐的恶人和诙谐滑稽的小人物。“花元宝脸”的构图复杂,近似“碎花脸”。特点是花眼窝、翻鼻孔,主色在脑门,髯口以挂“扎”为多。多表现神话戏中的阴司判官,或面目狰狞、身躯奇形怪状的莽人,所以又称“判儿脸”。此类脸谱既扮正面形象,也扮反面人物,区别之处是五官形象勾法不同。
10.象形脸,一般幼年于神话戏。构图和色彩均从每个精灵神怪的形象特征出发,无固定谱式。画法要似象非象,不可过于写实,讲究“意到笔不到”,贵在“传神”,让观众一目了然,一看便知是荷重神怪所化。如《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和青龙;《五花洞》中的金头大仙(金蜈蚣);《狮驼岭》中的大鹏;《宝莲灯》中二郎神杨戬的哮天犬,以及《金水桥》中据传说长得尖嘴猴腮,形四雷公的秦英,都勾成“象形脸”。
11.神仙脸,由“整脸”、“三块瓦”发展而来,都用来表现神、佛的面貌,构图取法佛像。主要用金、银色,或在辅色中添勾金、银色线条和涂色块,以示神圣威严。武将均在盔头上搭彩球,区别于凡人。《闹天宫》中的二郎神杨戬,在金色脑门上加勾一只眼睛,表现传说中二郎神有三只眼睛的特征。
12.丑角脸,又名“三花脸”或“小花脸”,特点是在鼻梁中心抹一个白色“豆腐块”,用漫画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喜剧特征。角色不同,“豆腐块”的形状也各不相同,有方、有圆、有三角、有菱形,再配上不同的眉、眼、鼻、嘴以及表情动作。表现出的人物性格是多方面的,有可憎的流氓,也有可爱的儿童;有可恨的财主,也有可亲的老汉;有贪婪的脏官,也有为民伸冤的清官。丑角脸谱包括的人物很广泛,上至皇帝、文武百官,下至旗牌、骡夫、伞夫、报子,可以说是无所不有。类型上有文丑、武丑、老丑、恶丑、小丑之分,所戴髯口也多种多样,有“一戮”、“二挑”、“丑三”、“四喜”、“五撮”、“八字”、“吊搭”等多种。《群英会》中的蒋干,勾文丑脸,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外表聪明,实则迂腐糊涂的文人形象。《法门寺》中的贾桂,勾小丑脸,表现出了小太监的特征,在宦官刘瑾面前,他奴颜婢膝,让他坐,他说站惯了;对下则作威作福,敲诈勒索,是旧社会里狐假虎威的奴才典型。《连环套》里的朱光祖,勾武丑脸,使人一看便知是一位机警、勇敢的江湖狭义之士。《女起解》中的老解差崇公道,勾老丑脸,表现的是一位助认为乐的慈祥老人。丑角脸谱不是简单地画个“豆腐块”,其中大有讲究。同样是在鼻梁上勾一个白老鼠;所画白老鼠的形状也就不同。
13.英雄、小妖脸。这里的“英雄脸”不是指杰出人物的脸,而是指戏中扮演拳棒教师和参与武打的打手们的脸。基本形式是“花三块瓦”、“碎花脸”和“歪脸”,只是有勾得简单,谱式有灵活。“小妖脸”表现的是神话戏中的天将、小妖等角色,基本形式是“象形脸”,地位与“英雄脸”相同。图案要简单,以区别于剧中主要角色这两种脸谱又名“随意脸”。
版权声明:
作者:思思
链接:https://www.shoujiroot.com/archives/138395.html
来源:手机教程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