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逸待劳是什么意思(以逸待劳主要内容)
原 典
“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兵法军争篇》:“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该计谋的本意是用己方部队接近战场、饱餐蓄力、休整充分等优势,来对付远道而来、忍饥挨饿、疲劳奔走的敌人,这是掌握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方法。多指在战争中采取守势,养精蓄锐,让敌人来进攻,然后趁敌人疲惫之时,一举击败对手。
古代战例
公元221年7月,蜀国刘备亲率大军攻打吴国,深入吴国境内。吴国大都督陆逊,通过对吴蜀两军的兵力、士气以及地形条件等因素进行对比分析,认为蜀军实力强大、求胜心切,吴军应以逸待劳,避其锋芒,将蜀军引诱到吴国腹地山林地带再伺机将其歼灭。公元222年1月~6月,吴蜀两军在夷陵地区相持不下,蜀军多次出战,吴军坚守不出。由于远离后方,蜀军后勤补给十分困难,加上天气炎热,士气逐渐低落。陆逊得知后,认为决战时机已到,下令发动火攻,一举击溃蜀军。
现代战例
以逸待劳的军事实践不仅多见于古代战争,在现代战争中也有比较典型的战例。1994年12月第一次车臣战争,在车臣首府格罗兹尼经营多年的非法武装分子组织大批狙击手和火箭筒射手埋伏在城区楼房里,并制定了以“猎杀”和“伏击”俄军坦克、装甲车为主的作战计划。俄军装甲部队一进入城区,就遭到来自多个方向的火箭弹攻击,跟随坦克的步兵也成为车臣狙击手的活靶子。此外,车臣非法武装还切断了格罗兹尼城内俄军与外界的联系。最先进入格罗兹尼的俄军第131旅孤立无援,在苦战三天两夜后,大部分官兵阵亡,只有不到1/5的兵力撤出战场。车臣非法武装以逸待劳防守格罗兹尼,不仅使俄军付出了惨重代价,也让俄军原本计划17天结束的战争持续了整整3个月。
计谋分析
《孙子兵法地形篇》中讲道:“夫百思特网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易、远近,上将之道也。”在以逸待劳的应用中,争取地利优势成为许多指挥员的重要选择。如夷陵之战,陆逊用计将蜀军引诱至便于火攻的密林深处,己方力量部署在河流附近以控制水源,不仅增加了对手平时取水难度,更让其在受到火攻时无法及时灭火。而在格罗兹尼之战中,车臣非法武装占领了城区交通要道两侧的建筑和一些制高点,不仅让武器性能得到有效发挥,还可有效控制整个战场,随时调整力量部署和行动方案。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百思特网发展和作战方式的演进,传统的“地利”优势正在逐渐失去原有价值。比如战场上无处不在的高精度侦察设备,让利用地形隐蔽的部队无处遁形,难以隐藏作战企图和具体行动。现代战争中,“攻城略地”已不是所有作战的主要目标,“以空间换时间”策略在敌精确打击下实施难度大大增加,在某些具体情况下甚至会失去战略意义。此外,现代化武器装备给部队机动提供了种类多、速度快的运输方式。在这样的条件下,想要通过在地理空间上调动对手、疲惫对手,进而达到以逸待劳的目的已经显得非常困难。
除此之外,在信息化战争形态下,战场空间的“尺缩效应”越发明显,作战重心也由过去较为单一的地面拓展到天空、海洋等其他维度,作战方式也趋于联合、多维。在一定空间内,单纯的“以不变应万变”,坐等对手打上门来再出手应对,很可能起不到以逸待劳的效果,反而会让对手占尽先机、势如破竹。如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第11航空团出动武装直升机奔袭数百千米,以“超视距点穴”的方式,击毁、击伤伊军麦地那师第2装甲旅的近70辆坦克,几乎将其全歼,为美军夺取巴格达扫清障碍。反观伊军,从作战开始到结束几乎没有做出任何反应,数十辆坦克还没有开出掩体就被摧毁,这种以“逸”待“劳”的方式与自杀无异。
信息化条件下,要想发挥以逸待劳的作用,首先要弄清楚“逸”和“劳”的辩证关系,实现作战双方的优劣转化。以逸待劳,不是消极地坐等战机,而是在充分掌握战局总体形势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调动敌人,使其疲于奔命、不断消耗,逐渐削弱其战斗力和意志士气。如在第三次反“围剿”中,红军引诱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进入根据地,把“肥的拖瘦,瘦的拖死”,国民党反动派的士兵疲劳、士气沮丧;红军反而可以以逸待劳、养精蓄锐,最终实现在某些局部实力超过对手,将其各个击破。
其次,要抓住“逸”和“劳”的主要形式,使以逸待劳的计谋得以施行。以逸待劳作为一种后发制人的方法,尤其强调“出其所必趋、攻其所必救”,在迫使敌人出战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己方战斗力的损耗。现代战争中,疲惫对手的方式也从以往简单地在地理上调动对手、使其疲于奔命,发展到现在的消耗对手侦察资源、网络资源、火力资源等。比如通过设置假目标消耗对手精确制导武器、通过向对方发送网络垃圾占用其作战期间宝贵的网络资源等,都是疲惫对手的重要方法。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要素纷繁复杂、信息交织众多密集。要实现以逸待劳不能单纯依靠空间上的优势,而要通过简单、直接的眼光审视复杂战局,以不变应万变、以小变化应对大变化、以小动作对付大动作,以掌握影响作战进程的核心要点应对战场上往复无常的各种变化。此外,“逸”的一方占有主动,“劳”的一方处于被动,倘若百思特网主动一方丧失警惕,也会遭致失败。因此在作战过程中,要尤其注重“逸而犹劳”,警惕敌人偷袭,防止“逸”成为导致己方失败的原因。
最后,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软方法”,实现以逸待劳。以逸待劳的根本目的并非只是让自己安逸、让敌人疲惫,而是要最终击败对手、获得胜利。而在实际作战过程中,交战双方都希望自己处于以逸待劳的主动一方,都希望在增强自己的同时削弱对手。《三十六计》中讲道:“不以战,损刚益柔。”真正高明的以逸待劳是通过许多作战之外的“软方法”,不断减损对手战斗力,增强自身力量,使自己始终处于主动地位,陷敌于被动。春秋时期,齐国管仲通过“寓军令于内政”的方法,使百姓生活、生产和战备结合在一起,不断增强齐国实力,处于国力强盛的“逸”的主动地位。后又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通过政治、外交、经济、军事等多种手段打压与自己为敌的国家,让许多对手处于“劳”的被动地位,从而使齐国成为春秋第一霸主,实现了以逸待劳的根本目的。
版权声明:
作者:bianji456
链接:https://www.shoujiroot.com/archives/80192.html
来源:手机教程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